“工作為人們提供了生活所需,工作類型決定了他們在生活中、在‘社會’中的合理地位?!?“工作是他們終其一生構建和捍衛的身份的核心?!? ——齊格蒙特·鮑曼
鮑曼曾對現代社會的工作倫理有著精準的認識,在他看來,“工作”是大部分人的身份認同的一部分,“在哪里工作”成為了自己的身份?,F代社會里,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時間是與雇主和同事度過的。然而職業/工作社交作為一個商業領域,長久以來是一個不被重視的角落。雖然更加靈活的工作模式似乎是Web3時代多數數字游民的生活狀態,工作作為一種人類活動本身仍會占據我們生活重要的一席之地。更關鍵的是,在分布式自治組織(DAO)的浪潮下,Web3時代的“伙伴”與“同事”之間的界線也變得更加模糊。畢竟,建設(BUIDL)本身就是我們的工作。因此,若存在一個能充分利用鏈上數據的Web3職業社交平臺,它也許會給我們的工作關系帶來更大的變革。
國際市場:微軟旗下的領英(LinkedIn)是目前全球職場社交的巨頭,在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坐擁7.4億用戶和5500萬注冊公司。領英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人才解決方案、廣告和會員訂閱收費。筆者本人從2014年至今一直是領英的高頻用戶,并從中獲得了大量的市場信息與動態。但與其他Web2社交平臺一樣,領英也飽受信息盜取與不實信息的困擾,任何人在領英建立大部分簡歷信息都無需任何第三方驗證,包括學歷、工作經驗等,這導致了相當一批假用戶在領英上面行。此外,我們在領英上發布的經歷與證書也隨時可能被惡意盜取,成為他人造假的材料。2021年,領英向中國用戶關閉了社交功能,這導致大量國內用戶在領英積累的人脈網絡一夜之間近乎于“付之一炬”。Web2用戶的數據主權,在此刻顯得無比脆弱。
NFT項目Pop Art Cats官方Discord一度被黑,現已拿回控制權:6月30日消息,NFT項目Pop Art Cats表示,其官方Discord一度被黑,團隊現已拿回控制權,如果有用戶點擊了不明鏈接,請盡快將資產轉移至其他錢包,也可聯系官方尋求幫助。[2022/6/30 1:41:07]
國內市場:在領英中國關閉社交服務的同時,各大互聯網廠商旗下的中國本土職場社交平臺正在趁機攻城略地。這些平臺的身份認證有著更高的門檻,用戶需要上傳更多證明材料以換取平臺的認證。但與此相伴隨的,是用戶對數據泄露的擔憂,平臺與第三方分享個人數據,可能導致用戶的一舉一動可能都已經被獵頭和雇主掌握??紤]到目前嚴峻且艱難的就業市場與勞資議價權失衡,與傳統社交平臺相比,職業社交平臺的數據泄露可能會對用戶帶來更沉重的打擊。
我們有理由期待Web3時代的職業社交平臺能給我們一個不一樣的答案。
基于目前已經了解到的一些職場社交/招聘主題的Web3平臺,本文將對其應用場景與局限作出一些初步分析。這些平臺各有側重,但卻有一個共同的遺憾:未能真正將“鏈上簡歷”應用在匹配職業社交的情景中去。
這里筆者想提供一個親歷的情景:在Bankless DAO的一次周會中,一位成員提到,在他尋找Web3企業工作計劃的時候,為他征服面試官提供巨大幫助的,竟是那些因為長期參加Bankless DAO活動而得到的POAP。
“Everything you do here will pay off.” 他說。
鏈上簡歷可驗證、難偽造、用戶擁有數據主權的特點完美彌補了上述Web2職業社交平臺的短板。理想狀況下,接下來我們的許多工作經歷很可能都會以雇主發放NFT的形式加以證明。具體而言,未來利用鏈上數據的Web3職場社交的平臺可能有以下兩個應用場景:
自亞里士多德以來,許多行動哲學的學者都將人的行動(action)與物理的行動(movement)進行區分,因為前者是由人的意志加載的。Web3社交項目的迷人之處在于此,因為它必然需要納入人的概念,納入人的行動(社交),而不是純粹的物理行動(代碼運行)。人的社交互動更是與交易不同,后者高度標準化,而前者并非如此。人類的社交行為更像是無法被替代藝術創作(起碼在圖靈測試尚未被通過之前仍是如此)。如何利用物理行動的數據推動人類行動的社交,而非反之被其禁錮,在當下的時代仍會是一個重要的議題。在工作的場域下,如果一個平臺能夠利用鏈上數據幫助人們尋找合作伙伴,讓人們的鏈上簡歷無國界地閃光,那它或許可以建成Web3時代的巴別塔,使身處世界各地的我們親密無間地合作與創造。
參考資料:
齊格蒙特·鮑曼《工作、消費主義與新窮人》
Mind-Blowing LinkedIn Statistics and Facts (2022)
How Does LinkedIn Make Money?
BTRST|Braintrust 去中心化的BOSS直聘,具有實用價值是否更有潛力?
DeFi Alliance聯合創始人Qiao Wang:Web3創始人的四類常見陷阱
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: Action
封面圖片來源:Victorian Era
(本文是DeFiEye首屆Web3征文大賽的報名參賽作品)
鄭重聲明: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 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 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 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 多謝。